7月30日,由“话梅集”发起的在地文化漫谈栏目“话梅 Talk”首期活动,在杭州临平超山临平旅游集散中心临品书坊举办。活动以"江南的胃,漫游的心:从饮食到生活的美学散步"为主题,邀请台湾作家、文化学者舒国治,资深国学研究者郁震宏,由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王音洁主持,共探江南饮食的文化语境与美学意涵。
活动以超山梅文化为引。祖籍浙江的舒国治对超山梅花情有独钟。他认为,民国时超山赏梅成风尚,其梅花以 “古、广、奇” 为标志,在江南独树一帜,杭嘉湖一带的江南更具 “音乐性”,彰显独特美学。
郁震宏现场分享道,“临平一带是江南的 ‘肚脐眼’”。他自幼见临平山,苏轼“天教看尽浙西山” 的诗句让他深具文化自信和归属感。他认为,地道的美食藏于街巷,无需刻意开发,自发流转的便是精华,自己常骑车走村访乡寻味。
展开剩余65%王音洁则认为:“超山一带是很好的休闲地,如果西湖是杭州的正餐,超山就像‘早午餐’,适合慢慢人文与自然风光。” 她特别提到,这里的“饮食族群”旺盛,让“江南”的感受不虚空。
谈及传统文化新生,舒国治指出,打造文化目的地需兼顾年轻人需求与自身特色,“国风不是简单仿古,没了灵魂的模仿走不远”。郁震宏则建议深挖江南文化与地缘特质地缘特质。
现场,超山本地传统小吃品牌的展示,让参与者通过观展、共食,真切感受到“风味里的文化”。这些在地企业正用年轻化方式激活老符号,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。
现场互动中,针对饮食文化与城市更新的关系,郁震宏感慨:“白居易的江南不是现在的江南,未来江南也会成历史,就像小时候木楼里吃烧麦的场景已难寻。”他认为,要留住江南的“慢”,就得守护好外婆、妈妈们传下来的家乡味。舒国治则表示,愿每年来此记录小馆风味,“吃,其实就是最好的文化媒介”。
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关于“吃”的文化分享,更是“话梅集”深耕超山在地、推动江南生活方式当代表达的重要实践。未来,“话梅集”还将持续推出文化活动,邀请更多名家走进超山,围绕饮食传承、空间创新与江南记忆,为超山及塘栖片区的文化更新注入动能。
发布于:浙江省保利配资-配资技巧网站-线下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杠杆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