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对华政策上突然“撕下伪装”,一边在南海问题上向菲律宾递出军事“刀刃”,一边借天皇访蒙在中俄间扎下“钉子”,其挑衅意味之明显,令地区局势骤然紧张。
一、南海“递刀”:二手军舰背后的战略算计
2025年7月6日,日本《读卖新闻》曝光石破茂政府计划向菲律宾出售6艘退役的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。这批舰艇平均舰龄超过30年,原定于2027年退役,如今却被日本以“共同开发”名义包装成“现代化装备”出口。菲律宾海军目前仅有2艘具备导弹攻击能力的大邱级护卫舰,急需提升海上力量,而日本则借此机会在南海制造新的对抗节点。
南海(资料图)
值得警惕的是,这批舰艇虽配备“鱼叉”反舰导弹和“密集阵”近防炮,但缺乏现代化航空作业能力与拖曳式声呐,防空系统老旧,实战中极易成为“活靶子”。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态,反对日本借军售破坏地区和平,并强调解放军已在南海构建多维拒止体系,包括055驱逐舰、歼-20战机和空警-500预警机等先进装备,可对任何挑衅实施精准打击。石破茂此举表面上是“支持盟友”,实则是将菲律宾推向对抗前线,自己则躲在幕后坐收渔利。
展开剩余67%二、蒙古“扎钉”:天皇访蒙的地缘野心
就在宣布对菲军售的同一天,日本德仁天皇与雅子皇后启程访问蒙古——这是日本天皇首次踏上蒙古国土。行程包括向二战期间死于蒙古拘留营的日本战俘纪念碑献花,并出席那达慕大会开幕式。表面上是“文化交流”,实则暗藏玄机:蒙古被中俄环抱,日本借此在中俄间植入政治楔子;而选择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参拜战俘纪念碑,更被外界视为“历史修正主义”的危险信号。
日本政府近年加速拉拢蒙古,通过《装备采购与交叉保障协议》(ACSA)实现后勤共享,并计划投资蒙古稀土资源开发。蒙古总理此时刚刚下台,政局动荡之际,日本的“雪中送炭”显然意在长期经营。然而,蒙古经济高度依赖中俄,日方试图以“第三邻国”策略分化中蒙关系的算盘注定难以如愿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三、历史修正:石破茂的“双面人”表演
一边是石破茂在选战中高调炒作“中国威胁论”,声称解放军在台海部署3艘航母是“霸权主义”;另一边,日本教科书被曝继续歪曲卢沟桥事变,将日军蓄意挑衅篡改为“遭不明枪击”。这种“对外强硬、对内洗白”的双标操作,暴露了日本政府的两面性——既想借美国“印太战略”谋取地缘红利,又试图逃避历史罪责。
更讽刺的是,2025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,石破茂却公然宣称“访华只是幻想”。中方此前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已释放明确信号:若日本执意在历史与安全问题上挑衅,中方反制措施将接踵而至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四、中国的破局之道
面对石破茂的连环挑衅,中国需从三方面发力:
1.军事上:强化南海常态化巡航,加速“东风”系列反舰导弹与无人作战系统部署,确保对菲日联合行动的压倒性威慑;
2.外交上:深化与东盟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,孤立日本的“规则破坏者”角色;同时加大对蒙经济合作,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冲日本影响力;
3.舆论上:联合国际历史学者揭露日本教科书篡改罪行,在联合国框架内推动对右翼势力的问责。
石破茂的“不装了”恰恰说明其战略焦虑——人口老龄化、经济停滞迫使日本铤而走险。但历史早已证明,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径终将失败。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言: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枕戈待旦,随时准备粉碎一切来犯之敌。”
发布于:江苏省保利配资-配资技巧网站-线下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杠杆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